来自一个没有输入法的世界

好久没有写(没用的)文章了。

在不知道哪天倒腾了一整天后,终于安装好了Arch Linux,随即继续用起了Windows。虽然根本不知道我都在搞啥,但是还是装了许多应该要用的却从来没用过的软件,比如Blender、 Scribus、FontForge等等。然而直到现在都没弄好时区和输入法的问题。

在装完Arch之后不断使用Windows 10的这段时间里,我不断地领悟到微软的吔屎的技术(Windows越新的版本运行越慢——不过这不是对于大部分软件都适用的吗?),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Linux环境。

于是我开始想念以前使用Ubuntu 14.04的时候。我认为,进入Arch后的不适应是下列两个原因造成的:

  • 字体和字体渲染都很恶心
  • 之前我用的主题也很恶心

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用的字体配置是我自己做的一份,所以字体果然还是不应该自己配置啊。于是我大概还原了一下以前我印象中Ubuntu默认的字体配置,并安装 了Ubuntu系列字体(ttf-ubuntu-font-family),把Monospace字体换成了DejaVu Sans Serif。

对于主题,我安装了VirtualBox并安装了一个Ubuntu虚拟机,从其中的/usr/share/themes提取了Ambiance和Radiance两个主题(高对比度还是不要考虑了)。正确的主题塞入路径是~/.local/share/themes,不管怎么样,反正我这里是好用的。一番周折之后,终于看到了记忆中那温暖的、淡淡的橙色。另外,通过安装xcursor-vanilla-dmz,我把Ubuntu自带的DMZ鼠标指针主题也还原了。

最后,这是又倒腾了一天的结果。因为GTK+ 2的主题还需要一个主题引擎,所以暂时实验用GTK+ 3了。

From a world without an IME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